探春,意即早春郊游。
唐宋風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收燈后爭先至郊外宴游,稱為“探春”。
原來,所謂的“探春”,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春游哦!
其實古往今來呢,春游被冠以了許多的雅稱,例如游春、踏青、尋春、探春等等。
十首古詩詞,一起來欣賞古人筆下的正月探春吧。
【01】
【宋】文同《探春》:
豳郊寒重勒春遲,消息如今尚未知。
只是垂楊最先得,每朝來覓向東枝。
原來
垂柳才是第一個感受到春天到來的啊!
所以
我天天早晨
才去尋找那些向東傾斜的垂柳枝
【02】
【金】趙承元《探春》:
冰底流泉匹練飛,曲塵著柳不禁吹。
杖藜恰到春生處,已有人家插酒旗。
春天來了,
你看薄冰下的泉水正如白練般飛速流動,
再看柳枝上的輕塵已被春風輕輕揚起。
【03】
【宋】陳宓《探春》:
桃李無言自曉妝,青春幾日最韶光。
游人不用頻來看,趁取初開未減香。
桃花李花雖然不言不語,
但它們卻在清晨時候,
自然而然地展現出最美麗的妝容。
青春的時光是如此短暫又匆匆,
只有這幾日韶光最濃。
【04】
【宋】黃庶《探春》:
雪里猶能醉落梅,好營杯具待春來。
東風便試新刀尺,萬葉千花一手裁。
東風就要手持著刀兒尺兒,
熟練地裁剪出萬絲翠柳,千樹紅花,
讓人陶醉,引人入勝。
【05】
【元】劉因《探春》:
道邊殘雪護頹墻,墻外柔絲露淺黃。
春色雖微已堪惜,輕寒休近柳梢傍。
雖然春天的景色還很微弱,
但已經值得我們珍惜了,
輕微的寒冷,
也請不要再靠近柳樹的梢頭。
【06】
【唐】孟郊《長安早春》:
旭日朱樓光,東風不驚塵。
公子醉未起,美人爭探春。
探春不為桑,探春不為麥,
日日出西園,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早春時節,
貴族公子和美人們外出探春,
但他們并不是為了采桑或收割麥子,
而是為了欣賞花柳的美麗景色。
【07】
【明】朱誠泳《探春》:
天上星杓轉,東園景若何。
漸看生意滿,頓覺賞心多。
淺碧山舒黛,新黃柳破鵝。
催花人火急,不惜馬蹄過。
淺綠色的山巒舒展著黛色新眉,
初生的嫩黃柳枝如同鵝毛般輕盈。
【08】
好時光。漸天長。
正月游蜂出蜜房。為人忙。
探春最是沿河好。
煙絲裊。
誰把柔條染嫩黃。大文章。
探視春色,最好去河流兩旁。
那里柳絲如煙,
微風吹過便裊裊娜娜輕輕飄蕩。
是誰把柔軟的柳絲染成嫩黃,
像巨幅圖畫色彩華美又如此鮮亮!
【09】
【宋】蘇軾《浪淘沙·探春》:
昨日出東城,試探春情。
墻頭紅杏暗如傾。
檻內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綺陌斂香塵,雪霽前村。
東君用意不辭辛。
料想春光先到處,吹綻梅英。
掌管春天的東君不辭辛苦,
想必春天來到之時,
柔風一定會先吹開梅花綻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