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聽到馬云那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把我給感動的,從此和朋友義無反顧的做起了電商。
2003年,淘寶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使命,開啟了電商普惠時代。它用平臺化模式打破地域限制,讓無數中小商家和國貨品牌得以觸達全國消費者。從義烏小商品到佛山家具產業帶,從白牌工廠到新銳國潮品牌,淘寶見證了中國制造的崛起,也成就了無數“國貨之光”。
然而,當抖音、拼多多等新平臺崛起,“低價”“流量”“算法”成為新的關鍵詞,電商行業的競爭逐漸從“價值戰”滑向“內卷戰”。商家們發現,生意似乎更難做了——流量成本攀升、退貨率激增、價格戰無休無止。這場從淘寶到抖音的變遷,究竟是國貨的新機遇,還是內卷的深淵?
一、電商現狀:從“三國殺”到“百團大戰”
1. 平臺格局劇變
- 淘寶:2025年市場份額45%,但面臨增長焦慮,搜索欄加速短視頻化改造
- 抖音:GMV三年暴漲300%,2025年突破3.5萬億,貨架場景占比超40%
- 拼多多:農產品上行戰略創造3000億增量市場,低價策略收割下沉用戶
2. 競爭邏輯異化
平臺陷入“三低陷阱”:
利潤=流量×轉化率×客單價−成本
當流量成本飆升、轉化率觸頂,客單價成為唯一變量。于是我們看到:
- 瑞幸與庫迪的“8.8元咖啡大戰”
- 盒馬與山姆的“榴蓮千層價格戰”
- 淘寶搜索欄的短視頻化改造
二、內卷之殤:低價絞肉機吞噬行業未來
1. 商家困局
- 利潤黑洞:2025年商家平均獲客成本比2019年增加30%,退貨率高達95%
- 創新停滯:某服裝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從5%降至1.2%,“改吊牌就能跟價”成潛規則
- 信任危機:39.26%消費者遭遇直播間售假,花西子79元眉筆成本僅4.3元
2. 行業危機
- 木桶效應:所有平臺都在補“低價”短板,卻無人加長“服務”“體驗”長板
- 劣幣驅逐:白牌商品用4.3元成本的眉筆賣出79元高價,透支國貨信譽
- 生態失衡:某零食品牌線上占比超90%后,因價格戰導致現金流斷裂
三、破局之道: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1. 商家自救指南
- 錯位競爭:學白象用“漏氣象頭”公仔玩抽象營銷,訪客量暴漲600%
- 內容突圍:鴻星爾克“國貨團建”把直播間變成品牌秀場,GMV逆勢增長
- 全域經營:“抖音種草+天貓成交”組合拳,兼顧流量與利潤
2. 平臺責任重構
- 算法向善:打破“誰低價就給誰流量”規則,給創新產品曝光機會
- 生態共建:抖音電商“抖in國貨之光”用內容重塑品牌價值,GMV增長46%
- 長期主義:百雀羚93年堅持品質,“小藍罐”穿越周期驗證國貨韌性
結語:拒絕“卷王”,爭做“光者”
當電商平臺從“造節運動”轉向“造光工程”,我們期待更多國貨能像蜜雪冰城一樣,用4元檸檬水證明性價比≠低品質。畢竟,真正的“國貨之光”,不該是直播間轉瞬即逝的流量煙花,而是消費者用復購投票出來的長青品。
本文參考了如下文章:
- 消費觀察2023:無限內卷的品牌、拒絕被收割的年輕人
- 內卷和停滯,中國電商原地踏步的五年
- 這屆雙十一,年輕人圍觀國貨玩抽象
- 從爆火到長紅,國貨背后的抖音電商
- 淘寶與抖音岔道口相逢:內容電商之爭,到底爭什么?
- 電商行業分析報告——淘寶、京東、拼多多篇
- 十大案例四大趨勢看清2023電商新格局
- 真相了,抖音成中國電商第三,誰落榜了?
- 抖音電商坐穩行業第三:店播與貨架場景貢獻超70%,中小達人崛起
- 從“價格戰”到“價值戰”:電商如何跳出內卷泥潭?
- 反“內卷”號角吹響,電商行業苦盡待甘來?
- 別讓電商低價“卷死”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