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1%,實現連續兩個月正增長。其中上海以0.6%漲幅領跑,深圳緊隨其后上漲0.2%,北京、廣州則分別下降0.4%和持平13。二手房市場同步回暖,上海、深圳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均上漲0.4%,北京微漲0.1%,唯廣州下跌0.2%。這一輪復蘇中,南京、成都等新一線城市表現搶眼,新房價格單月漲幅達0.7%,成為區域市場風向標。

【政策松綁點燃市場引擎】
本輪房價回暖背后,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
限購破冰:深圳2024年底取消非核心區限購,購房需求激增30%,直接拉動新房成交;
信貸松綁:上海近郊區首套房利率降至3.85%,觸發剛需集中釋放,春節后日均認購量同比翻倍;
土拍新政:北京試行"競現房銷售"模式,五環外地塊溢價率回升至15%,房企拿地信心修復。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指出,一線城市房價連續上漲釋放三重信號:市場預期扭轉、改善型需求爆發、政策傳導顯效。南京、成都等深度調整城市快速反彈,預示二線城市或接棒復蘇。
【結構性分化暗藏隱憂】
盡管整體回暖,城市內部冷熱不均:
豪宅火熱:上海黃浦濱江某樓盤單價突破26萬元/㎡,認籌比達1:5;
剛需承壓:北京通州、廣州增城等外圍板塊庫存去化周期仍超20個月,部分項目降價促銷;
租賃沖擊:深圳福田中心區長租公寓空置率攀升至18%,租金回報率跌破1.5%。
廣東省城鄉規劃院李宇嘉提醒,當前回暖仍依賴政策刺激,若增量政策(如城中村改造專項債)落地遲緩,房價或再現波動。
【資本暗戰:外資抄底VS本土觀望】
國際資本已悄然布局:
黑石集團30億元收購上海虹橋商務區整棟寫字樓,計劃改造為長租公寓;
卡塔爾主權基金斥資45億元參股深圳某TOD綜合體。
但本土投資者態度謹慎,貝殼數據顯示,1月一線城市二手房新增掛牌量同比激增42%,"賣舊換新"成主流策略。
結語:
2025年開年的樓市"小陽春",既是政策松綁的即時反饋,也是市場觸底的自然修復。正如緯房研究院報告所言:"分化將成為新常態,核心地段資產與普通住宅的價差或將拉大至歷史峰值。"當投機潮退去,真正考驗房企和購房者的,是如何在價值回歸中把握確定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