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普及一個產品,那么首先要足夠便宜,其次是易用,兩者缺一不可。
我想N100就是intel普及自己CPU的一個產品,只是我沒想到他們能把N100做到這么便宜……
最近拿到了一款非常工業的迷你小主機,聯想百應。但是我并不想聊這一款主機,而是想跟你聊聊N100。
先說結論,N100基本能滿足90%的功能需求,正常瀏覽網頁、看視頻、聽歌兒、辦公,甚至簡單的視頻剪輯和修圖都是可以的,甚至可能還能打打小游戲。
Q:主機大小咋樣?
說實話,這個實在是非常迷你,尤其是對于租房黨,上班自己帶電腦,下班還能繼續辦公……
當需要搬家的時候,直接把這個隨便找個地方一丟就行了
說實話,這遠遠不是大磚頭那種機箱能比的
重量差不多就是1斤,其實能做到更輕的,但是這個機器是純鐵板。
底殼就100克了
甚至底部螺絲釘+橡膠腳墊防滑設計
Q:什么價格合適?
一般1000以下都有不錯的,如果你不圖聯想3年的全國聯保,其實可以買其他廠商的。
類似這種,國補甚至能干到450塊。
Q:如果買準系統怎么搭配?
如果你買到的是準系統的版本,有兩種搭配的辦法:
一種是花300塊錢,買一根8G DDR4 2666內存,然后再買一塊兒256G三星PM9A1或者海力士PC711
另一種是直接買一根英瑞達的16G DDR4 3200內存,然后再買一塊兒鎧俠RC10 1T
Q:N100是啥東西?
N100處理器是英特爾定位低端的型號,往下還有N95和N5105,這些處理器主要是由12代酷睿的小核組成,相當于現在intel處理器的大小核架構,把E-Core單獨拿出來變成一款處理器。架構依然屬于AlderLake
不知道這次的Lunar lake的Ultra小核是不是也可以拿出來做個Lunar lake-N
別看是小核就以為拉垮,實際上這個E-Core的單核睿頻最高能達到3.4GHz,對比E5都要更強。
而且E-Core可是號稱能效核,雖然不支持超線程,但是能耗比很高。
N100這玩意兒理論的TDP只有6瓦,用一個小散熱片就能壓住了,還能保證絕對安靜,類似華擎這個N100M的主板,板載N100處理器。直接就是一個鋁鰭散熱片壓上去,結束!!!
當然實際在廠商實驗室能跑到15瓦,但那樣的話需要更強的被動散熱或者一個小風扇才行。
至于定位:把N100降頻+降到16EU核顯就是N95,把N100提頻+32EU核顯就是N200,把N100核心規格翻倍+32EU核顯就是N305
貼一個N系列處理的規格:
i3-N305 8核心8線程、32EU核顯、睿頻3.8GHz、15W TDP
i3-N300 8核心8線程、32EU核顯、睿頻3.8GHz,7W TDP
N200:4核心4線程、32EU核顯、睿頻3.7GHz,6W TDP
N100:4核心4線程、24EU核顯、睿頻3.4GHz,6W TDP
N97:4核心4線程、24EU核顯、睿頻3.6GHz,12W TDP
N95:4核心4線程、16EU核顯、睿頻3.4GHz,15W TDP
N50:2核心2線程、16EU核顯、睿頻3.4GHz,6W TDP
注:N300系列被歸入i3序列,但和實際的i3仍有差距。
如果你不知道在N95和N100之間如何選擇的話,我建議選N100。對比N95的頻率最高能提升500MHz,而且L3緩存還增加了2MB,整體處理速度會更快一點。
可以參考在10W的對比下,N100對比N95屬于全面領先的狀態,但是也并不多。
市面上我們還經常能見到N5105的設備,對比的話依然建議選擇100,即使N100只支持單通道內存,但依然在多核跑分上比N5105要強30%,尤其是核心頻率和新的制程技術上更占優勢。
Q:性能表現咋樣?
具體規格可以看CPU-Z
我們用R23跑分,單核在903分左右,多核在2853分左右,對比i7-7700HQ和i3-8145基本都差不多,說實話,這個性能辦公綽綽有余
同時我還跑了一下3DMark TimeSpy分, 看看核顯分數如何
319分,看著像不太能玩游戲的樣子,但是辦公綽綽有余
簡單烤機試了一下,可以穩定15W,N100的極限水平也就這樣了。能穩定15W風扇大大滴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