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其核心技術積累一直備受關注。雖然早期以整合供應鏈和性價比策略著稱,但近年來在自研技術上的投入逐漸顯現成果。以下是小米在硬件、軟件、生態等領域較為突出的核心技術或自主創新方向:
一、芯片領域:澎湃系列自研芯片
澎湃C系列(電源管理芯片):
用于手機快充和電池管理,如澎湃P1(120W快充芯片)、澎湃G1(電池管理芯片),顯著提升充電效率和安全性。
澎湃T系列(影像芯片):
如澎湃T1(信號增強芯片)、澎湃C2(影像處理芯片),優化拍照算法和信號穩定性。
澎湃OS系統級芯片(SoC):
小米曾推出澎湃S1(2017年首款手機SoC),雖未大規模商用,但為后續技術積累奠定基礎。2023年宣布重啟自研SoC計劃,未來或對標主流旗艦芯片。
二、操作系統:HyperOS(小米澎湃OS)
- 2023年推出的**HyperOS**(基于深度優化的Android與自研Vela物聯網系統融合),實現跨設備協同(手機、汽車、家居等),重構底層架構,降低系統資源占用,提升流暢度。
- 核心技術包括**分布式計算框架**、**異構硬件兼容性**和**AI主動服務能力**,目標是構建“人車家全生態”操作系統。
三、影像技術
夜梟算法:
通過自研AI多幀合成技術,大幅提升暗光拍攝效果,曾引領行業夜景拍攝標準。
萬物追焦系統:
基于AI的實時物體識別與追蹤,支持高速運動場景抓拍。
折疊屏懸停影像:
針對折疊屏形態開發的創新交互,如懸停延時攝影、自適應取景等。
四、快充與電池技術
單電芯高功率快充:
小米自研的澎湃P1芯片實現單電芯120W快充(行業領先),避免雙電芯帶來的電池容量損耗。
硅氧負極電池:
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延長續航,已應用于多款旗艦機型。
無線快充技術:
如80W無線秒充,技術方案為自主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