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院長李學龍教授帶領團隊展開深入研究,創新研發一項“多偏振信息融合的水下關聯成像技術”,通過優化數據采集、噪聲分析、網絡訓練,顯著提高了重建目標圖像的質量,為深度學習輔助的水下關聯成像提供了一種有效解決方案。這一研究成果,可應用于海洋科考、資源勘探、水下考古等多種領域。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擴大對外開放中具有重要作用。作為通信運營商的中國電信,積極發揮云網、衛星通信等技術優勢,不斷拓展數字技術的應用價值,為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G+物聯網:織就海洋通信“天羅地網”
在傳統的海洋通信模式下,諸多難題如通信信號弱、數據傳輸不穩定、信息獲取不及時等,猶如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嚴重制約著海洋作業的效率與安全。中國電信以5G網絡與物聯網技術為利刃,成功地為海洋通信開辟了新局面。
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閩東漁場,往日漁民出海捕撈全憑經驗和運氣。茫茫大海,魚群如同隱于無形的寶藏,難以捉摸其蹤跡。但自從中國電信利用5G網絡的高速低時延特性,為漁民提供了實時高清的海上視頻回傳服務后,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漁民所駕駛的漁船上,高清攝像頭宛如銳利的眼睛,通過高速穩定的5G網絡,實時將捕撈區域的高清視頻信號回傳至數據處理中心。漁民出海再也不用像無頭蒼蠅般四處搜尋魚群,捕撈效率大幅提升。
距離閩東漁場數百公里外的浙江舟山漁場,同樣沐浴在中國電信智慧海洋技術的陽光之下。舟山漁場作為我國最大的漁場之一,漁船數量眾多、作業情況復雜。為了提升漁業管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中國電信量身打造了“智慧漁船管理系統”。該系統猶如一張無形的大網,通過船舶定位功能,能夠實時準確地掌握每一艘漁船在茫茫大海中的位置和航行軌跡;船員狀態監測功能則密切關注著船上每一名船員的身體狀況和工作狀態,確保他們在海上作業時的安全與健康。在這一系統的助力下,漁場管理部門實現了對漁船動態的全覆蓋、精細化管理。
衛星+遙感:構建全域感知“天基防線”
浩瀚的海洋廣袤無邊,其復雜多變的環境和難以預測的風險,對海洋監測和應急保障提出了巨大挑戰。為了突破傳統監測手段的局限性,實現對海洋全域的實時、精準感知,中國電信依托自主衛星通信技術,全力構建覆蓋全球的“空天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
在我國南海海域,這片海域不僅漁業資源豐富,更是海上交通和能源運輸的重要通道。然而,南海海域面積遼闊,風浪變幻無常,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繁襲來,給海上作業和航行安全帶來了極大威脅。中國電信的高通量衛星猶如高懸于天際的智慧之眼,24小時不間斷地俯瞰著這片藍色海域。它憑借其強大的通信能力,實現了漁船與指揮中心之間的雙向實時通信。漁民們只需輕輕按下一鍵,就能將自己遇到的險情及時上報給指揮中心,同時也能實時獲取氣象預警信息。
回顧2024年臺風季,一場接一場的臺風在南海肆虐。但在中國電信衛星通信技術的保駕護航下,3000余艘漁船成功避險。當臺風預警發布時,指揮中心第一時間通過衛星將詳細的避災指導信息傳遞到每一艘漁船上,漁民們根據指令及時調整航線,駛向安全區域。
衛星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應急通信和防災減災方面,在海洋環境監測、資源勘探等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搭載各種先進的遙感設備,衛星能夠對海洋的溫度、鹽度、海流、水質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這些寶貴的監測數據為海洋科研、環境保護、漁業資源管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據,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海洋、保護海洋和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大數據+云平臺:激活海洋治理“數字內核”
在海洋治理的征程中,如何整合海量的海洋數據、實現數據的高效利用和共享,是提升海洋管理智慧化水平的關鍵所在。中國電信憑借其強大的大數據處理能力和先進的云平臺技術,推動海洋管理實現了從傳統模式向智慧化轉型的重大突破。
在河北秦皇島的智慧漁港平臺上,一場數據融合與科技賦能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這座漁港每天迎來送往著眾多漁船,人員、船舶信息繁雜,傳統的管理方式效率低下,難以滿足現代漁港的發展需求。中國電信通過大數據融合與云邊協同技術,為漁港打造了一個集雷達識別、船舶檔案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管理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雷達識別系統就像一雙銳利的電子眼,能夠實時監測進出漁港的船舶動態,準確識別每一艘船舶的身份信息。而船舶檔案庫則存儲了每一艘漁船的詳細信息,包括船舶基本信息、船員信息、航行記錄、捕撈許可等。通過數據融合技術,平臺將這些分散的數據進行整合和分析,實現了漁船進出港的自動核驗。當漁船駛入或駛出漁港時,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判斷其是否符合進出港條件,大大縮短了核驗時間,提高了漁港的通行效率。
如今,中國電信在智慧海洋領域不斷探索、創新突破,憑借 5G+物聯網、衛星+遙感、大數據+云平臺等一系列前沿技術,解鎖了智慧海洋守護的密碼。未來,中國電信將繼續秉持創新精神,不斷拓展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為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海洋安全的有效保障和海洋生態文明的建設貢獻更多的“電信智慧”。在科技的引領下,我們有理由相信,那片深藍海域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