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含以下兩個內容
特斯拉的 AI 助手 Grok 3
特斯拉生產經營方面的消息
一、特斯拉的 AI 助手 Grok 3
特斯拉計劃將 xAI 的 Grok 人工智能整合至車輛系統,為車主帶來更智能的駕駛體驗。
據報道,Grok 具備即時資訊處理能力,能通過 X 平臺獲取最新資訊,協助車主了解即時路況、獲取餐廳推薦等。此外,Grok 還可直接執行車輛控制指令,如打開充電口、調整溫度等,并與導航系統無縫銜接。
馬斯克表示,所有特斯拉車型都將支持 Grok 功能。由于 AI 運算將在特斯拉或 xAI 的服務器端進行,而非車載系統,所以只要有網絡連接,配備 Intel 和 Ryzen 處理器的車款都能使用這項新功能。不過,最早搭載 MCU 1 的車型是否支持還不能確定。
關于收費方式,特斯拉可能將 Grok 納入每月約 10 美元的 Premium Connectivity 套件中,或要求用戶訂閱 X Premium,也有可能完全免費提供。
雖然馬斯克表示該功能即將推出,但具體時間并未公布,預計在 2025 年上半年,也可能更早實現。
此外,馬斯克于 2 月 16 日在迪拜舉行的世界政府峰會中表示,xAI 的 Grok 3 聊天機器人即將發布,并稱其為地球上最聰明的 AI。在馬斯克的推文下,xAI 的聯合創始人黃杰(Jie Huang)評論 “Cooking completed”,顯示出其對 Grok 3 開發進程的自信與興奮。
Grok 3 的模型基于合成數據訓練,能通過反復查看數據實現邏輯一致性,反思所犯錯誤。其最大特點是引入思維鏈(Chain Of Thought)推理能力,能像人類認知過程一樣逐步處理復雜任務,顯著提升模型處理復雜查詢及提供連貫、有邏輯回應的能力。
Grok 大模型已接入馬斯克旗下社交媒體平臺 X,Grok 3 模型在推理、編程能力以及文本和圖像分析等多模態功能方面將有顯著提升。
為滿足 Grok 3 的運算需求,xAI 已開始為其下一個版本建設超級電腦,并與戴爾科技合作,為 xAI 組裝超過一半的機架。這表明 xAI 在硬件基礎設施方面不斷擴展,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運算需求。
Grok 3 的推出不僅是 xAI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也意味著該公司將進一步挑戰微軟支持的 OpenAI 的市場地位,為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領域帶來更多競爭與創新。未來,特斯拉車主將能通過 Grok 與車輛進行更自然的互動,享受更智能的駕駛體驗。
然而,從當前情況來看,Grok 這項功能或許難以在中國市場快速推出。這與特斯拉 FSD 系統在中國尚未獲得批準的情形有相似之處。
回顧過去,特斯拉能夠在中國獨立建廠運營,主要得益于其對電動車技術發展的積極推動,以及中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需求的持續增長。但像 Grok 這樣的高端 AI 系統,由于涉及更為復雜的技術和數據處理,可能會面臨相對嚴格的審查流程。
中國一直高度重視數據隱私保護,任何涉及大量用戶數據處理的技術,都需經過嚴謹的審批,以確保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因此,特斯拉若要成功引入 Grok,就需要與相關部門密切溝通,充分證明 Grok 符合中國在數據安全、人工智能以及網絡安全等多方面的法規要求。
當前中國市場,眾多電動車品牌已將 DeepSeek 的人工智能技術整合進車輛,提供先進駕駛輔助功能。例如,比亞迪宣布計劃將 DeepSeek 的技術整合進多款車型以提升自駕能力。此外,吉利和長城等中國汽車制造商也在車輛中整合了 DeepSeek 的 AI 模型,增強車輛智能駕駛功能。相較之下,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面臨監管挑戰,其 FSD 系統尚未獲批。盡管如此,特斯拉仍在努力與中國監管機構協商,以期未來獲得批準。然而,這些挑戰影響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地位。
為在中國市場保持競爭力,特斯拉也有可能考慮將 DeepSeek 的技術整合進其車輛,提供類似駕駛輔助功能。這種策略可能有助于彌補目前自駕技術方面的不足,提升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你認為這種可能性大嗎?
二、特斯拉生產經營方面的消息
美國市場優惠:特斯拉針對美國市場的 Model S AWD 買家推出新優惠,若他們選擇直接購買 FSD 系統,可免費添加價值$4500的Arachnid輪圈或價值$2500 的 Lunar Silver 涂裝色。此外,購買 Model S 的客戶還將獲終身免費超充服務,對特斯拉車主頗具吸引力。
中國市場保值率:中汽數據發布的 2024 年新能源車第一年保值率排行榜顯示,特斯拉的 Model X 和 Model S 分別以 81.72% 和 78.55% 的保值率位居榜首。榜單前五名還包括比亞迪的海豚(75.2%)、蔚來的 ES6(74.08%)和極氪的 ZEKKR 009(73.40%)。另外,特斯拉的 Model 3 以 73.22% 的保值率位居第六,彰顯出特斯拉品牌在不同車型上的全面優勢。榜單數據不僅反映車輛市場價值,也體現了消費者對品牌和技術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