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楊先生(化名)在河南嵩山旅游時發現,當地的盧崖瀑布疑似凍成了大冰掛,于是拍攝了視頻發到社交平臺。視頻中,盧崖瀑布看起來像面條,從瀑布的懸崖上方垂落到懸崖下方。有網友評論:“好大的拉面,吃不完,根本吃不完。”(據12月24日上游新聞報道)
盧崖瀑布看起來像面條(視頻截圖)
不過,從部分網友發布的另一角度圖片看,瀑布中出現了疑似纜繩的粗線,冰掛都是順著繩子結冰。所謂的冰瀑是“一眼假”,所以在網上引發了爭論。有人認為在誤導游客,也有人認為非自然的景觀,看著拙劣。這些質疑并非完全沒有道理。不過,只要景區提前告知游客,就不必上綱上線。
據報道,景區一名工作人員承認瀑布的大冰掛是“人造”的。其稱:“冰是我們做的外掛,現在還沒有完全結好,冰掛還沒特別厚的感覺。”工作人員還提示,大冰掛的最佳觀賞時機是下雪之后,屆時結的冰會更厚。
回答解開了一些疑問,就是說如果再來早一點,恐怕看到的還是幾條繩子。雖然說景觀是人造的,但也需要天氣來配合,最后才能從“繩掛”到“冰掛”,最后再到毫無人工痕跡的“冰瀑”美景。
必須承認,一些景區到了冬季,景色就乏善可陳,缺乏賣點,再加上天氣寒冷,游玩體驗不佳,就顯得比較蕭條。如果有冰雪之類的奇觀,就有可能吸引到游客。景區因地制宜,制造一些冰雪景點,輿論應該寬容對待,不必苛責。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有局限性。季節不同,景色不同。有的景區旅游資源到了秋冬甚至還會消失。比如,一些景區因為大瀑布而聞名,但是到了枯水季節缺乏水源,瀑布有可能因為水流太小而缺乏氣勢,甚至有可能斷流。一些游客慕名而來,最后可能失望而歸。
我們注意到,有景區因此采取人工取水的方式,在干旱季節通過人工調水來實現大瀑布的美景。對此,同樣要寬容看待。就像一些滑雪場,也并非全是自然雪,而是人工造雪,大家也能認可。
一些地方的村民和景區,都依賴景點吃飯。如果坐著看天吃飯,行情一會冷一會熱,也不能適應當前的文旅發展。景區開創性地做一些工作,輔以天氣的配合,增加游客游玩體驗,不必稱之為“造假”。
當然,我們看到,前不久某景區對外宣傳稱和“阿勒泰同款的雪鄉雪景”,卻絲毫不提雪是使用棉花和白沙冒充的,甚至連人造雪都不是。這樣的景區涉嫌虛假宣傳,就是在造假,這與人工瀑布和冰瀑的性質完全不同。
據了解,“人造”冰掛瀑布在盧崖瀑布景區已經不是第一次打造。據頂端新聞報道,今年1月15日至2月25日,該景區曾依托盧崖瀑布打造了百米長龍冰雕、冰掛、冰燈等一系列冬季游覽項目,同時對盧崖瀑布冰川還進行了氛圍燈光布置,滿足游客夜游需求。
是不是造假,是不是虛假宣傳,關鍵在于要充分保障游客的知情權。冰瀑并非完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景區在售票時應該說清楚。至于游客愿不愿意買票,景區又能否受到熱捧,那就要靠市場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