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無聞的《中國人口報》今天突然火了一把,火的內容不為別的,當然和他的主業有關,即人口。《中國人口報》今天刊文:高校要發揮婚戀教育主陣地作用。很顯然,這樣的表述是希望當代大學生能夠早生、多生,以緩解當前人口出生率下滑的情況。
對于很多網友或大學生來說,突然看到這個消息還略有一點點不適應。因為,以前高校是不準談戀愛,現在呢,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基本上處于默許的一種狀態。但是,像今天這樣明文鼓勵的情況,還算第一次。
我們仔細看了一下文章中的內容,主要是認為,經過他的調研,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生育的主力軍,婚戀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例如,56.9%的同學表示目前并不想談戀愛。由于缺少系統、科學的婚戀教育,大學生對情感關系的認知較為模糊。

大學生不談戀愛是缺少“婚戀教育課程”嗎?
如果你多與大學生交流,你會發現并非如此。除了兩情相悅,兩心相通外,他們同樣要思考找工作、買房子、養孩子。這些后顧之憂如果沒有給他們全面解決,特別是在當前大學生就業不容易的情況下,搞幾堂婚戀課就能讓大學生多談戀愛,就能讓大學生早生、多生,顯然,有那么一點點天真或者說不了解實情。
當然,正如部分網友開玩笑說,如果生二胎能保研,如果生二胎更直接進入體制內有編制,可能立竿見影。
《中國人口報》是由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辦的一份向國內公開發行的綜合性人口大報,是世界上唯一公開發行的國家級人口報。實際上,在網友的常識中可能知道的不多。想必以前計劃生育時代,一定發揮了非同凡響的價值。
但是,現在,我希望他們,如果要提建議的話,“戀愛課”對于現代大學生來說,并不是剛需,工作才是、生活才是,養孩子才是。
面對《中國人口報》提出的“高校要發揮婚戀教育主陣地作用”這一議題,社會各界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及廣大網友的反應,無疑折射出了當下社會對于人口政策調整、婚戀觀念變遷以及青年生活壓力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這份平日里默默無聞的報紙,因觸及了時代敏感的神經,瞬間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誠然,婚戀教育作為引導青年樹立正確愛情觀、婚姻觀和家庭觀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在理想狀態下,通過系統的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增強處理情感關系的能力,減少因缺乏經驗而導致的情感困擾,甚至為未來建立穩定的家庭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將婚戀教育直接關聯到促進人口出生率的提升,尤其是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社會背景下,這樣的邏輯鏈條顯得過于簡單和直接,忽略了諸多現實問題。
大學生群體對于婚戀的態度,并非單純由教育課程的有無所決定。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更加開放但同時也更加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就業壓力、住房負擔、子女教育成本……這些實際問題如同一道道門檻,橫亙在他們通往婚姻與家庭的道路上。在這樣的情境下,單純依靠增設幾門婚戀教育課程,就期望能激發大學生的生育意愿,無疑是過于樂觀的想法。
更值得關注的是,婚戀教育的本質應是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幫助他們在情感世界中成長,而非成為解決人口問題的工具。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其教育內容的設置應更加全面、深入,既要關注知識的傳授,也要重視價值觀的塑造,更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個人追求與社會責任之間作出合理選擇。
因此,對于《中國人口報》的倡議,我們應理性看待,既要肯定其關注人口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案的初衷,也要清醒認識到,解決人口出生率下滑這一復雜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家庭以及個人共同努力,從政策制定、社會保障、教育引導等多個層面綜合施策。
具體而言,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年輕家庭的經濟負擔,提供更加友好的育兒環境和政策支持;社會應營造更加包容、開放的婚戀觀念,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減少對生育行為的過度干預;家庭則應成為青年成長的堅強后盾,提供情感支持和經濟援助;而個人,則需不斷提升自我,增強面對生活挑戰的能力,理性規劃人生。
總之,婚戀教育雖好,但并非解決人口出生率下滑的靈丹妙藥。我們需要的是更全面、更深入、更細致的解決方案,以及社會各界對青年群體更加理解與支持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青年的生育熱情,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